• <output id="zzpvo"></output>
      <p id="zzpvo"><strong id="zzpvo"><small id="zzpvo"></small></strong></p><big id="zzpvo"><strike id="zzpvo"></strike></big>

      <acronym id="zzpvo"><label id="zzpvo"></label></acronym>

      紙業觀察
      【全部專欄作者】    
       
      產能過剩已成為當前經濟運行的主要風險源
              作者:產業解讀       發表時間:2013-11-29   
      【文章摘要】10月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達到32519.5億元,自2月以來連續9個月增長。主流專家普遍認為,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需要中央下決心從體制上加以化解。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數據顯示,10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增速比9月回落3.3個百分點,其中主營活動利潤增速比9月回落1.5個百分點。這一雙回落現象是今年下半年首次出現。究其原因主要是產能過剩導致今年以來我國企業存貨持續增長。數據顯示,10月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成品存貨達到32519.5億元,自2月以來連續9個月增長。

        主流專家普遍認為,產能過剩已經成為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主要矛盾,需要中央下決心從體制上加以化解。

        數據:總額、主營增速雙降

        國家統計局28日發布的工業企業財務數據顯示,1-10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26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3.7%,增速比1-9月提高0.2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46884.2億元,增長5.4%,增速提高0.1個百分點。其中,10月實現利潤總額5810 .4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1%,增速比9月回落3.3個百分點,比1-9月增速高1.6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5669億元,增長6%,增速比9月回落1.5個百分點,比1-9月高0.7個百分點。

        數據還顯示,10月末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95232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2 .5%。產成品存貨32519.5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從絕對值上看,產成品存貨今年以來一直保持增長,已經連續增長9個月;從增長幅度看,同比6.2%的增長是4個月內最高。截止到10月,產成品存貨同比增幅已經連續2個月擴大,企業應收賬款的增幅也出現反彈。

        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文彩霞認為,數據說明由于產能過剩導致增長基礎脆弱,四季度企業生產經營的壓力會比較大。她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當前生產者價格指數PPI仍在持續負增長,如果工業產品產能過剩、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工業品價格通貨緊縮的現象可能進一步延續,行業利潤分化也將進一步加劇,從而導致利潤下降、產能過剩的惡性循環。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所所長金碚則通過分析去年工業企業利潤下滑的原因對此加以解釋。他說,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增速為5.3%,比2011年下滑20個百分點。企業盈利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房地產、金融等領域投資機會減少,勞動力等要素成本上升以外,主要是一些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間惡性競爭,即使無利可圖,為了生存依然進行生產。

        影響:抑制工業投資生產

        嚴重的產能過剩風險正在威脅我國實體經濟發展。中國宏觀經濟信息網研究員趙曉玲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產能過剩矛盾突出已成為當前實體經濟增長的最大阻礙。10月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 I回升主要是受到生產指數大幅回升的帶動,而新訂單指數則出現回落,表明需求并未明顯改善,產能過剩問題仍嚴重。

        趙曉玲還說,A股上市公司共計2467家,其中959家制造企業,其他公司也大多與制造業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系。然而根據上市公司三季度的季度報告來看,截至2013年第三季度末,我國959家A股制造業上市公司的存貨總額達到1 .14萬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根據統計局相關數據,這一存貨總額與2012年5個省份的G D P總和幾乎相當,比2012年末增長了6%,相比2009年末,增長了61%,過剩產能有增無減,這將抑制工業投資和生產。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級經濟師陳強表示,產能過剩矛盾進一步凸顯是當前我國工業運行存在的主要問題之一。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由于“用藥過猛”,投資增長過快,我國出現范圍廣、數量大、影響深的產能過剩情況,并影響到宏觀經濟的穩定運行。來自有關部門的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氧化鋁產能利用率為72.5%,電解鋁產能利用率為78%,鋁行業過剩明顯;水泥總產能31億噸,總產量22.1億噸,產能過剩約9億噸,水泥行業在建、擬建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約220條,若全部建成投產,總產能將達35.5億噸。

        更為嚴重的是,不僅電解鋁、鋼鐵、水泥等傳統產業產能過剩,而且部分新興產業也出現了產能過剩,個別行業甚至出現了絕對量和長期性的過剩。據權威部門測算,2013年第三季度末,所有工業行業產能利用率只有78.6%!霸诋a能過剩問題的影響下,我國工業運行將在較長時期面臨產品供大于求、價格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矛盾和問題!标悘娬f。

        輻射:已成經濟主要矛盾

        實際上,產能過剩問題帶來的影響不僅局限于工業本身。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說:“什么是中國當前的主要矛盾?我認為是生產過剩,所以改革和結構調整都要圍繞著這個中心展開,否則就難以見到成效!

        他說,目前在中國內部的確隱藏著許多經濟與社會矛盾,但是細數這些矛盾,沒有一個會在中短期內從內部引發危機,而生產過剩危機卻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常態。中國還沒有經歷過生產過剩危機,但生產過剩狀態卻已經存在了好幾年,并且正在向越加嚴重的方向發展,這種態勢會否把中國引入一場危機,現在還不得而知,但200多年來資本主義國家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生產過剩與經濟危機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系。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當前中國經濟的回升基礎并不穩固,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風險因素較多,其中之一就是“產能過剩嚴重,調整緩慢”。據他介紹,根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3545家企業所在行業產能過剩情況的調查,71%的企業認為目前產能過!胺浅乐亍被颉氨容^嚴重”。截至目前,企業設備利用率僅72%,比去年低0.7個百分點。同時,產能過剩呈現行業面廣、絕對過剩程度高等特點。由于地方保護和缺乏有效退出機制,過剩產能調整進展緩慢。67.7%的企業認為,要消化目前的過剩產能,至少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

        國家信息中心所做的年度報告,則把“產能過剩制約經濟回升程度”排在了“當前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和風險隱患”四方面因素的首位。

        建議:從體制上化解問題

        上述機構均認為,解決產能過剩問題沒有特效藥,必須下決心從體制上化解。為此,國家信息中心建議“認真落實國務院出臺的《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通過加快改革解決導致產能過剩的體制性根源!

        具體來說,一是改革財稅體制,特別是理順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利益分配機制,改革政績考核機制,消除地方政府干預企業投資的強烈動機;二是推動金融體制改革,硬化銀行預算約束,理順地方政府與銀行的關系;三是加快國有企業改革,國有企業要堅決退出一般競爭性領域,確保公平市場競爭,對國有企業采取必要行政手段淘汰落后產能;四是完善資源性產品價格形成機制,減少通過轉嫁資源成本獲益的項目上馬;五是改革現有的環境保護體制,防止地方政府以犧牲環境為代價吸引外資,鼓勵社會公眾廣泛監督。

        王建認為,解決生產過剩應推進分配領域改革。他說,提高效益為先還是解決過剩為先,這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改革與調整取向。社會再生產過程分成四個環節,即生產、流通、分配、消費,如果是效益為先的取向,則必然是把改革的重點放在了生產和流通領域,主要辦法就是進一步向市場和企業放權,而解決生產過剩矛盾,則必然會把改革的重點放在分配領域。

        王建稱,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基本形成,企業已經獲得了較充分的生產經營和投資權,因此阻礙效益進一步提高的矛盾,已經從生產領域轉向了分配領域,因為只有在社會總供求基本平衡的時候,企業效益才可能最大化,而生產過剩所引起的市場需求萎縮,則是對企業效益的最大吞噬。此外,如果不觸動分配機制,企業即便效益水平提升,利潤仍然歸老板而不是員工,改革的成果就不會惠及民眾,就難以獲得社會廣泛的支持,反而可能會由于企業利潤增長,加劇生產過剩。

        (本文摘自《經濟參考報 》 作者 方燁)

          本文為《紙業網·紙業觀察》專欄文章,版權所有。未經同意不得全部或部分轉用,其他媒體不得改寫。經同意引用時,應保證引用內容與原文章內容語意一致。
        作者介紹
      《政策解讀》是中國紙網的一檔政策解讀性欄目,邀請政府官員、專家學者等,結合行業內的熱點問題,對國家宏觀政策和產業政策進行深度剖析,為行業發展答疑解惑,探索行業發展之道。
       ♦ 造紙產業升級要從“老三高”轉向“新三高”
       ♦ 世界森林認證的發展現狀及對中國森林認證的啟示
       ♦ 全球紙業趨勢對中國造紙工業的影響
       ♦ 黃展:丟掉拐棍 建樹理想 中國造紙業才能行穩致..
       ♦ 黃小祥:商業模式創新才能創造資本價值
       ♦ 賀燕麗:造紙“十二五”中期評估及“十三五”展..
       ♦ 化解產能過剩 保持造紙業穩定發展
       ♦ 王斌:正視廢紙造紙 中國造紙業才能行穩致遠
       ♦ 朱根榮:中國造紙裝備的發展過程及思考
       ♦ 原料短缺 回收紙直供渠道受到業內關注
      Copyright @ 2000-2009.Paper.com.cn,All Rights Reserved.
      紙業網加入收藏夾
      国产一级A片高清免费视频,日一日操一操干一干0,人与人性恔配视频动态图,免费A片大大片